我的世界观(我的世界观怎么写)

youxi 322 0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文 | 张华

少年商学院创始人兼CEO

最新出版《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曾经有朋友问我,你家里有三个娃,而且是清一色的男孩。养育三个男孩是什么感受啊?我的回答是:生养老二,把人累成狗;生养老三,把狗累成死狗。


毫无疑问,同样都是累,但是从“狗”到“死狗”的属性没有变,我们只是更累了而已。但是从“人”到“狗”,家庭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曾经一时手足无措。


当然现在基本可以用“从容”来形容了。孩子们在慢慢长大,老三也五岁了。


不过我们在许多时候,特别疫情前在国外“二拖仨”旅行的时候,还是会收到不少朋友惊讶的表情,正如我们还没生娃的时候看到不少国外多子女家庭旅行时的神情。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今天是父亲节。我要分享的不是“死狗”的故事,而是,10多年来三次做父亲,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进与变化。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人生中第一次做父亲,实验开始了


10年前第一个娃出生,小名叫“小报”。因为那时候我和我太太都还在报社工作。我又姓张,所以我们说:“从此家里有了一张小报”。


直到今天,我还清楚地记得,太太在产房里即将生产,我在产房外等待。酝酿良久的一条微博早已编写完毕,等着小家伙被推出来后发送呢。至于太太在产房里面经历了什么痛苦,我根本没思考太多??。说起来蛮惭愧的。


新手爸爸就这么启程了。


1、两大引导关键词:多元、专注


回顾老大出生以来的这10年,特别是他小的时候,我在引导他成长过程中,两个关键词,一是多元,二是专注


专注自不必多言。小孩对他感兴趣的事情,天生专注无比。而多元指的是多元兴趣??,首先从阅读开始,面要广,书要杂。阅读是开阔孩子视野,建构他的世界观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我出生在高考大省河南的一个乡村。小时候就是一台学习机器。非常幸运的是17岁读大一的时候,树立了人生志向,要做记者,飞到天南海北去和优秀的人聊天。这其实与其说是志向,不是说是逃离。


后来如自己所愿,在南方周末做了多年的财经记者。而我采访过的一些优秀的国内外企业家,他们为人父母后,非常注重孩子从小的知识宽度的培养


而我回想少年时代,帮我打开那紧闭的世界之门的两个时刻,一是1992年,我10岁,上初一。村里的中学要拆掉,合并到乡里。于是在长达一年的“改革”中,我们基本无学可上。然而正是在那一年里,我如饥似渴地读了大量的课外书。


从画册到四大名著,以及武侠小说,和《隋唐演义》之类朝代小说,再到我父亲的书柜里被我翻到的《罗马尼亚神话故事选》和《三个火枪手》,皆让我爱不释手。


第二个时刻是2002-2003年,大三到大四因为课程很少,加上毕业前夕非典来袭,我再次徜徉于书的世界,读了大量的通识著作。现在还能回忆起和睡在我下铺的兄弟,讨论何新老师政治经济学著作时的激辩,以及在天涯社区“关天茶舍”不断发貼与跟贴的畅快。


之所以絮叨这些陈年往事,说自己“晚熟”且幸运,是因为少年时代尽管资源匮乏但阅读给我打开全新世界,毕业之后在媒体的工作属性,则进一步让我在知识获取和思辨能力上持续积累,这一切都让受益良多。


所以在第一次做父亲时,从阅读开始,以好书为载体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与想象力,成为我的工作内容之一。


我家里到处都是书。有时感慨现在的书好贵啊。后来老二老三出生后,略欣慰一些。因为一些好书可以被复看,利用率提高了。我老大任何时候都捧着一本书。包括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旅行途中等,都读得津津有味,涉猎面也比较广泛。他的阅读方式第一多元,第二是??根据兴趣延展。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老大在二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老师让他们写一个寓言小故事。他创造了一个IP叫“疯狂兔”。我让他闭上眼睛,引导他想象和“看见”,他很快创造了第一个故事《疯狂兔搬大树》,一口气写了将近1000字。没想到他后来,在我和他妈妈不知道的情形下,继续创作这个系列,写到第6集的时候,一集写了上万字,他同时还把故事陆续画成了漫画。此时他才9岁。他在一篇日记里写到,他想成为像宫崎骏这样的动画电影导演和编剧。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这件事给我触动非常大。我试图引导孩子从小多读杂书,开阔视野。我没想到的是,孩子的融会贯通能力,和专注的力量,会远超我们预期。他未来成不成为宫崎骏不重要,重要的是成为他自己,并且有内驱力与自信心。我在我的新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也详细分享了他的故事与方法。


2、对我世界观的启发:终身学习力


如果说老大的出生带给我世界观的改变的话,就是让我深信,培养“T型少年”,是今天我们这一代父母的职责。


这世界上有三种人才,I型、X型与T型:


? I man 就是“有一技之长,但也只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力不错,但瓶颈明显。

? X man 是指掌握两门专业知识,且这些知识之间有明显交叉和结合点的人。

? T man 是指面向未来的人才类型。“―”代表的是知识的广度,“|”代表的是思维的深度。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多元的通识阅读,是培养T型少年的最便捷的法宝。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老大出生对我世界观启发的话,那便是——终身学习力


我和我大儿子就像形成了一对CP,一起阅读,各自创作,互相鼓励,乐此不疲。我觉得没有什么比阅读和写作,让人的内心变得或保持清澈和通透的事了。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第二个孩子不期而遇,家庭即团队


老二的降临,颇多风险。后来一切健康,我们给他取小名“佑佑”,寓意就是承天之佑。


和老大出生时不同,老二降临的时候,我也在产房里,紧紧握着妈妈的手。她所经历的痛苦,让我泪流满面。这样的生命教育,让我一生难忘。


我给老二说,你和少年商学院是同龄的。正是因为他的到来,我觉得做两个孩子的爸爸,责任重大,开始系统思考如何将孩子培养成人。没想到几乎没有任何仪式感地,我离开媒体行业,创业做了儿童教育。


四口之家也算是一个正式的“团队”了。在养育老二和创办少年商学院伊始,我的世界观又开始发生新的变化。


1、两大引导关键词:能力、未来


老二特别敦厚和善良。如果我们单独带他在外面,买了好吃的好玩的,只有他马上就会想,我得给哥哥和弟弟留点。他虽然不像哥哥一样是个超级学霸,但总是会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人缘很好。


在引导老二与老大共同成长过程中,两个关键词分别是未来与能力:我们到底应当把孩子培养成怎样的一个人?到底应当培养孩子哪些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


如果说老大出生后,通过广泛的阅读来引导他成长,虽然没有“鸡娃式”规划,但多少还是有一定的“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观念在作祟的话,此时此刻,我的一个鲜明而又坚定的观点是:让孩子赢在终点线上。


拆解这句话有以下 3 层含义:


一是“终点线”,即以终为始,把培养孩子感知和追求幸福人生的能力当成目标。

二是“赢”,赢谁?赢自己。赢什么?赢得知识的丰盈、能力的提升、人格的健全。

三是“让孩子”,即及时牵手、适时放手,敢让孩子做自己。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软实力,才是硬核力。我在新书《世界是我们的课堂》里把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归纳为8大能力与品格,其中一大能力就是领导力与团队合作力,譬如从做家务和共同制订家庭旅行计划等事情开始,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


另外一能力与品格则是善良与诚实。就像前不久在网络上走红的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那位精彩发言的教授说的“纯真能辟滑腻,善良能辟邪”一样。我的观点是,世界越险恶,越要和孩子公开讨论善恶,越要教孩子善良,但善良的前提是不冒犯别人,同时也不委屈自己。


问题来了,这些大道理似乎谁都懂,如何把它变成有章可循、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行动计划?我的答案是——游戏化思维。即像升级打怪、闯关游戏一样,把你希望教给孩子的方法论,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地传导给他。


比方我们家的客厅里,有一块“家庭看板”,每个家庭成员都要选择一项,对自己喜欢但又有挑战的事情,然后在同一时间段,开展一场友谊赛。譬如2021 年上半年要挑战的事,我太太写的是每周练三次普拉提,我写的是每天早上写作 2 小时,上半年完成新书出版,大儿子说要完成高尔夫 100 杆的挑战,老二是每周的网球训练......


这其实是一种刻意练习,建立游戏化的场景与仪式感,也是父母在给孩子做示范、立榜样。不但能营造出一家人迎难而上的氛围,孩子获得“小红花”(代指激励措施)还能增强自信心与自驱力。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老二和老大相差不到两岁,和老三相差三岁,三兄弟在家里难免会起冲突,打架是常有的事。我们家解决突破的原则之一是“兄友弟恭”,弟弟要尊敬哥哥,哥哥要爱护弟弟。在这种传统文化观念的基础上,再融入西方的一些教育理念,譬如“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和管理大师 彼得·圣吉在《三重专注力》中的一些原则。


有的时候我也会加入他们的“战斗”,用游戏化的方式化解冲突。譬如我给孩子们播放二战时候的历史故事音频,让他们听一会儿,然后角色扮演,“轰炸珍珠港”。炸弹还得是人肉炸弹——我躺下来把他们自己给发射出去,每次都累得够呛。这种“装疯卖傻”有的时候不仅能化解冲突,还能引导他们学到知识,学会思辨。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2、对我世界观的启发:终身游戏力


心理学家和脑科学家们认为,无论家长还是孩子,在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们经意与不经意间都在用二分法给事情贴标签——它是工作(学习)属性还是娱乐(游戏)属性?或者分析哪种属性所占的比例更大?如果是娱乐或游戏属性,那么就会毫无压力,也会更加积极主动。


《游戏改变教育》的作者格雷格·托波说,那些采取游戏化教育的人投身此领域“并非因为他们有多么热爱游戏,而是由于他们热爱孩子,并且希望给他们更美好的东西”。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如果用一个词概括老二出生后对我世界观启发的话,那便是——终身游戏力


用游戏化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内驱力与自信心。于孩子自身而言,他们更愿意迎难而上,可谓事半功倍;于为人父母的大人而言,也学会了情绪管理,不再那么焦虑了。想想看,如果学习是一场游戏,成长是一场游戏,人生是一场游戏,该多好玩。当然前提还是:价值观要正。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食物链最底端”的老三的到来


我常常会感慨造物主的神奇。每个孩子都长得不同,性格也不同。相比老大的闷骚,老二的温良,老三非常生猛。从小就脾气大,跑得快,雷厉风行,敢为兄弟先,事事有主见。我们开玩笑说,这是因为小盆友们一般喜欢跟自己大一点的孩子玩,所以他处在家庭食物链的最底端,而这也正是造就他生猛性格的原因吧。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不管是不是规划中,孩子都是上天给人的馈赠。老三出生时,我创业已经快三年,也算是左手家庭、右手事业的状态稍稍稳当了一点,所以相比之前,已然从容了不少。而我当时年龄又临近35岁,正式进入中年的河流,所以世界观又开始发生不同的变化。


1、两大引导关键词:乐观、豁达


老三的小名叫多多,哥哥们开玩笑称他为“加多宝”。如果同样用两个关键词概括,我们引导老三成长的内核,则是“乐观”“豁达”


我们家在疫情期间,老大老二拼积木拼得不亦乐乎。老三一开始也拼,但要求也必须是小颗粒的,而且难度能至少和二哥的相接近,他不希望大家把它当小朋友


老大自己发明了一个下棋的方法,老二和妈妈都来和老大对弈,老三当仁不让,也参与其中,水平还挺高,而且总是挂在嘴边一句“我就不信赢不了你”,气场十足。


在“我就不信赢不了你”背后,其实我看到的不是他爱争第一的好胜心,相反,他非常豁达,输了比赛也不会哭、不会气馁,无论面对什么样的挑战,无论对手是谁。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如果你问多多,你最好的三个朋友是谁?他会告诉你是马良、司马光和花木兰,在他眼里,马良神秘能干,司马光果断有主见,花木兰既漂亮又勇敢,小家伙还大话说长大了要娶花木兰为妻。


《新神笔马良》是我和老三共创的IP。一次陪他读到《神笔马良》时,我突发奇想:马良画什么,什么就能变成真的,但如果变出来的东西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他该怎么办呢?


于是我借鉴《巴巴爸爸》系列,郑重其事地对只有 2 岁的老三说: “马良没有去过动物园,有一天他画了一只老虎,没想到老虎跑到了城市中央,周围的人都吓坏了,四处逃窜,马良大惊失色,但是无计可施。


“这个时候,当年他梦到的那个白胡子老爷爷的声音出现了:‘你找到一个叫多多的小朋友,他有办法。’马良迫不及待地找到了多多,多多对着老虎连喊三声:‘变,变,变!’老虎就消失了,重新回到了画里。马良如释重负。”


老三像当年的老大一样听得如痴如醉。自那天起,他就有了两句口头禅:一句是“我的好朋友马良......”,另一句是“我有办法”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也是自那天开始,我就开始了“新神笔马良”系列故事的即兴编写和演绎工作。晚上陪老三睡觉的时候,他让我给他讲一集;周末出去玩的途中,坐在车里,他又让我讲一集。


我讲啊讲,讲啊讲,有的时候真是讲到绞尽脑汁、口干舌燥了。一年下来,讲了 50 多集之后,实在讲不下去了,我想让这个故事大结局了。


于是,我就借用了普瑞斯特在《致命魔术》中的桥段,大意是说:马良画画的技艺日益精湛,有一天他画了一个自己,一个看起来和他一模一样的马良出现了。


听到这里,多多先是惊喜,然后又郁闷了,因为他分不清哪个才是他真正的朋友马良,所以他马上喊“变,变,变!”结果两个马良都被变了回去......


幽默感与故事力是生了老三之后,在我们的家庭教育理念里,浓墨重彩的特点。尽管在《新神笔马良》之前,我也给老大老二讲过我自创的《爸爸小时候故事系列奇幻版》几十集。


老舍先生说过:“所谓幽默,既不是呼号叫骂,看别人都不是东西,也不是顾影自怜,看自己如一活宝贝。”幽默,在我看来是在平时、不经意中运用了一些技巧或智慧,将想表达的意思与情绪用看似轻松的方式甩出来,引人发笑,同时给人启发。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2、对我世界观的启发:终身幽默力


为什么说幽默感是养育自信孩子最大的法宝?在我看来,引导、营造和培养孩子的幽默感,至少会产生以下 4 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幽默感能充分调动孩子的想象力


第二,一起做幽默故事的编剧,这种“深度幽默”的能力,能激励孩子不断追求新知识,并且融会贯通新知识


第三,有幽默感的孩子心态永远乐观向上,而且会慢慢地学会控制自己的负面情绪。


第四,幽默感是促进亲子沟通、升华亲子关系的绝好砝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这个带孩子观世界、建立孩子世界观的过程中,幽默感不但能让孩子身心愉悦,还能建立孩子的健全人格,更能使孩子与父母彼此更加信任,感情愈加牢固,且不会随着物理距离的扩大或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疏离。


有人会问;这样培养的孩子会不会没个“正形”?我想问的是:你能描述一下你认为的“正形”到底是什么样的吗?


幽默感,并不代表不会严厉。对于一些原则、是非、边界的事情,一定不能含混,这些东西要非常认真、非常严肃地说明。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去讲一个故事、还原一个场景,潜移默化地告诉他,这个边界在哪里,原则是什么,以及底线是什么。


我们同样不能把幽默简单地理解为搞笑或取悦他人,理解为在气氛非常沉闷的时候逗个乐子;也不要试图把孩子变成一个幽默、搞笑的人。


我们用幽默感作为家庭教育的一种理念,并不一定是因为我们本身就有幽默基因,而是因为我们非常喜欢孩子,非常希望孩子能全面认知这个世界,永远乐观自信,永远积极向上。人生或许不易,但幽默永不缺席。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今天做父亲,扮演的三个角色


我复盘和思考自己三次做父亲后,世界观的演进。希望对大家有一点小启发。


很多时候,孩子是大人的老师。我们为孩子们提供成长的营养,他们何尝不是在给我们重生的机会。


少年商学院的英文是 YouthMBA,在我的世界观里,它的含义是“孩子让成人变得更好”(Youth Make Better Adults)


归纳起来,我认为,今天做父亲,最应该教给孩子的三样东西即是:终身学习力、终身游戏力与终身幽默力。


三次成为父亲之后,我的世界观的演变


它其实正好对应的是少年商学院全人教育冰山模型上,自上至下的知识体系、核心能力与全人品格。


用再时髦一点的话来说,今天作为一个父亲,应当是一个家庭的“首席学习官(CLO)”“首席游戏官(CGO)”和“首席幽默官(CHO)”。


当然,不管什么官,都应当听领导的,领导是谁?当然是孩儿妈,因为她是家庭的首席执行官(CEO)嘛。


今天是父亲节。祝所有的父亲节日快乐,同时向所有的母亲们致敬。毕竟,生养孩子,母亲的痛与累无论如何也是父亲们所难以真正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