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漫屋官网(酷漫屋画漫画官网)

youxi 342 0

上期写了一篇《心灵奇旅》(Soul)的影评,意外在知乎获得了2000+的赞同,很多朋友看完后都有很深的触动,也分享了很多不同的看法,说实话我内心还有点小激动欸嘿嘿嘿。

我认为《心灵奇旅》绝对称得上皮克斯又一突破自我之作,在全世界都经历了创伤的2020年底,给人们送来了一缕人间的温暖和希望,为审视生命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角度,势必成为低调杀出的一匹黑马。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而骑着这匹黑马的那个人,就是号称皮克斯最有野心的导演——彼特·道格特(Pete Docter)

曾经导演过《怪物电力公司》、《飞屋环游记》、《头脑特工队》,先后6次获得奥斯卡提名,彼特是世界动画领域公认的能把商业和艺术完美结合的导演之一。

今天我们来点不一样的,讲讲这位集动画导演、动画师、编剧于一身的低调天才。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1968年,当13岁的乔布斯利用暑期到惠普公司工作,并第一次展现出对电子技术的热情时,在千里之外的明尼苏达州布卢明顿,诞生了一个新的“灵魂”——彼特·汉斯·道格特(Pete Hans Docter)。

位于美国最北部的明尼苏达州,气候相当的极端,冬天更是出了名的严寒,足够长的鼻腔才能完全适应寒冷的空气,这或许解释了彼特的脸为什么会这么长,虽然这个特征在他青少年时期还没那么明显。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小时候的彼特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拥有在同龄人中出挑的高个头儿,也因此常遭受校园霸凌。不太合群再加上沉默寡言的性格,让彼特的心思变得很细腻,从小就对动画感兴趣的他拥有大量独处的时间,于是开始自学漫画,又自己摸索并掌握了用家庭摄像机自制翻页书和动画短片。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20世纪80年代,乔布斯发布的Mac终结了无法用手举起计算机的时代,采用图形用户界面的小型商用计算机走进人们的视野,彼特随之成为早期计算机动画短片的狂热粉丝。

在1990年进入皮克斯之前,彼特已经创作了三部计算机动画,分别是《Next Door》, 《Palm Springs》和《Winter》。

而在此之前,他在明尼苏达大学学习了一年的哲学,这也为日后他在作品中展现出的与众不同奠定了基础——不仅要做最好的动画,而且更喜欢突破动画的极限。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彼特是一个身材魁梧的男人,身高超过一米九,虽然他人高马大,却始终表现得温文尔雅,还带有一点孩子气。

“彼特·道格特的身体似乎是可伸缩的,可弯曲的,就像动画电影《玩具总动员》中的牛仔伍迪一样,只有肢体和狭窄的面孔。”

2001年,皮克斯首部非约翰·拉塞特(JohnLasseter)执导的影片——《怪物电力公司》(Monsters, Inc. 2001),是彼特执导的第一部动画长片,一举获得第74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然而当初这部片子走了相当多的弯路,剧情更是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才最终呈现出荧幕上的样貌。

彼特一开始就想讲述一个关于怪兽的故事,最初他构思的故事是一个30岁的男人和只有他自己能看到的怪物斗智斗勇,最终发现它们都是自己小时候不敢面对的恐惧化身而成,在他试着和这些怪物成为朋友之后,这些怪物便逐渐消失了。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最著名的角色之一大眼仔麦克在故事大纲写成一年多之后才被加进来,彼特也为给自己设计的世界制定一套精密的规则,而走了无数的弯路。

“编写故事的过程是个探索发现的过程”彼特说,“我们所有版本的剧情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问题解决之后大家分道扬镳之时,心中那种苦乐参半、有些留恋舍不得说再见的感觉。影片中当萨利完成将小布送回家的任务时,他心里就是这种感觉。我明白,我必须把这种感情表达出来。我最终做到了。”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怪兽电力公司》的成功让彼特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创作方向,挖掘人内心深处的情感,然后用充满创意的方式表达。

“讨论任何伟大的创意只占工作的0.5%,剩下是我们想办法用既吸引人,又不让人产生困惑和过于忧郁的方式来让创意表现。”

皮克斯创始人兼总裁艾德·卡特姆评价,“彼得非常善于在细微之处巧妙地设置既幽默风趣又感情真挚的片段。”

在彼特此后的所有作品中,这些理念从没有丢失过。

彼特的第二部作品《飞屋环游记》(Up,2009)的主角,是一个脾气暴躁的糟老头子和一个邋里邋遢的胖小孩,外加一只笨得可爱的狗和一只五彩斑斓的大鸟。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不得不说,他所选择的道路既艰难又曲折,虽然后来《飞屋环游记》成为皮克斯情感最丰富、创意最新奇的影片之一,但是在影片制作之初,没有人能推测出它的成败。

因为没有人能想出,以一个老年人为主角的动画作品如何能在商业上获得成功。

但是最终,这样一部探险题材的喜剧,却让全世界观众为之感动。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无论是老人卡尔(Carl Fredricksen)与亡妻之间的爱情和约定,还是童子兵罗素(Russell)对父亲与家庭温暖的渴望,以及靠着气球飞起来的屋子,热带丛林中的动植物,到处充满着浪漫主义气息,又恰好站在了“现实和幻想之间的那个平衡点”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两个老头在打架时同时扭了腰,这个镜头太过真实)

其实在初版的故事小样中,故事发生在一座悬浮的城堡中,彼特设想了两个为了争夺王位而水火不容的王子,有一天两个王子不慎一同跌落到了地上,在一只大鸟的帮助下携手寻找回去的道路,最终放下仇恨,冰释前嫌。

同样是“飞”这个主题,两个被宠坏的王子并不能引起观众的共鸣,“我想表达的是一种人生体验。对我而言,这世界有时会让我不知所措,在我指导一个300人的团队时尤其如此。我觉得,大家都能对这个遁世的梦想产生共鸣。”当清晰地认识到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之后,彼特重新修改了剧情,砍掉了很多一开始看起来很奇妙的想法,造就了又一部杰作。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彼特的影片里基本不会找到什么“happy ever after”(从此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他想讲述的从来都不是王子找到了公主,普通人实现了梦想的故事,这也是为什么他的故事可以如此的深入人心,因为彼特始终在寻找灰色地带,那是最有趣的部分。


如所有皮克斯的创意人一样,彼特在创作的过程中总是会多问自己几个“What if”(如果…会怎样)。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人类大脑内部的感情是怎么分工的?

人类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前是在哪里形成个性的?

到了《头脑特工队》(Inside out,2015)和《心灵奇旅》(Soul,2020),彼特不再满足于构建一个奇幻的现实平行世界,他哲学功底进一步显现,深入到更广阔的宇宙范围中去,而这两部作品一起构建了人体之内和生命之外的世界。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彼特·道格特从自己女儿的成长经历中找到了《头脑特工队》的创作灵感,因为他发现女儿到了青春期以后感情波动明显大了很多;

然后又在自己的儿子身上萌生了想法,儿子一出生,就已经有了个性,那是我们生来就对于自我的一种独特的、特定的感觉,这个个性是从哪里来的呢?《心灵奇旅》应运而生。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在十多年前《飞屋环游记》的采访中,彼特坦言,我们正尽力达到一个目标,就是观众看了会说“我从未看过这个,但我却相信它是真的”的奇妙程度。

同时他也认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带给观众欢笑,但是在轻松之余,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到影片所传递给观众的一些信息。

对人性母题、人类心灵和自我意识的探索与表达,让彼特的作品带有哲学思辨性和心理学的特征,逐渐超越了动画的界限。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彼特致力于描述观众从未见过的世界,却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他的作品始终充满了真实感。

《头脑特工队》中人类抽象思维四个阶段的趣味性表达,潜意识和梦境原理的探索,以及记忆产生与流逝的诠释和理解,对观众来说一定是新奇的,但一定会令人在某些时刻不经意感叹,啊,我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到了《心灵奇旅》,这种思辨性与真实感更进一步,纽约这个大城市的真实还原,退休金、社会保险与梦想之间的鸿沟,对生存与生活意义的思考,在奇思妙想之余,给了观众当头一棒。

但彼特的作品,从来都不是为了给出一个答案。

“我们从来没有期待能够回答‘活着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要是有谁认为自己可以回答出这个问题,那就太荒谬了。但至少,我们希望能引发一些良好的对话。”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在谈到创作时,彼特说“如果我一开始制作一部片子就能猜出大概的框架,那么我是不会对这样的片子产生信心的。我觉得,这些巧妙的构思、独特的角色以及跌宕的剧情,正是通过我们的探索得来的。‘探索’一词意在指出,我们一开始并不能看到最终答案。

为追求利润而进行艺术创作是既复杂又费钱的,彼特的创意也曾多次遭到质疑,因为并非所有人都能看见其中的商业可能性。

不过在皮克斯工作了30年之后,彼特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原则——“我们的工作就是制作我们所认为的最好的电影”。

《心灵奇旅》背后的那个男人


————————————————————

创新公司:皮克斯的启示,[美]艾德·卡特姆,2015.03,中信出版社

It’s Like a Magic Trick: Pete Docter andDana Murray on Pixar's Soul,Nell Minow,December 22, 2020

Pixar’s ‘Soul’ Deftly Tackles the RiskyConstructs of Life, Death, and How We Enter the World,Dan Sarto,October 9,2020

Pete Docter’s ‘Inside Out’ Finally Arrives,Dan Sarto,June 19,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