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的斥候(失踪的斥候任务)

youxi 269 0

作者:刘宏宇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一)或许被误以为是“贵族”的“斥候”

“君侯”、“军侯”、“万户侯”、“关内侯”、“斥候”……

一说起这个“侯”字,就像是在说“爵位”,都跟贵族、功臣沾边儿。可独独,“侯”字“家族”中有一号,跟贵族、功臣一毛钱关系没有,甚至连“官”都说不上,那就是“斥候”。

看古装戏比较多,特别是看那种反应魏晋三国以前年代背景的、比较靠谱的战争古装戏比较多的话,可能会想起在戏里听到过的“斥候”二字,但十之八九应该是没看见那个被叫做“斥候”的露面。

没看见就对了——不管在戏里,还是在古老的“现实”里,“斥候”都通常不露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的“工作”甚至是“保密”的!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一定要对比今天的概念的话,跟“斥候”最接近的,应该是“侦察兵”,或者也可以叫“探子”。

一般,这种人都在军队里,也通常只在有战事或即将爆发战事的时候,才发挥作用。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历史时期,有些跟军事相关的高官、贵族,长期豢养“非军队编制”的“斥候”,赋予跟战事不直接相关的刺探、侦查任务。

总之,斥候,是“桌子下面”的群体,通常“见不得光”,几乎百分百没有明确记录。但哪朝哪代,只要有战争、暗斗,都少不了他们。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二)严格到“苛刻”的选拔标准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斥候”?

按前述,就把“斥候”等同地看成“侦察兵”,“选取标准”或说“质素要求”,大体就清楚了。简单概括,至少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考量:

1.身体强健、长相平凡、骑术娴熟、脚力超群。

2.观察力强、记忆力好、表达精准、熟知物候。

3.机敏善察、应变力强、独立生存、擅长伪装。

4.服从调配、忠诚使命、胆大心细、不计荣辱。

军队里的“斥候”,基本是从士兵中选拔。上述选拔标准,别说“士兵”,就是“将佐”,能符合的,恐怕也没几个。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所以,在军队里,“斥候”,特别是优秀的“斥候”,可谓是将领、统帅的“重资产”。

必须说明的是,所谓“探马来报”,就是拖腔高喊着“报——”奔入大帐、叉手施礼,然后嘚啵嘚嘚啵嘚的那位,不是斥候,只是传话的。他需要的只是好记性和好口齿——斥候送来消息,或者当面、或者书面,把情报传递给传话的,再由传话的“报——”着嘚啵嘚给首领。

斥候通常不公开露面。

刚刚说了,斥候,特别是优秀斥候,是将领、统帅的“重资产”,很宝贝的。所以,通常来讲,在军队里,有专门负责他们的部门和官员——招募、选拔、训练、管理、保护,都成龙配套、严丝合缝。得力的斥候,通常是不示人的,哪怕是“自己人”。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三)“斥候”们的“下场”

斥候不可多得,很牛的斥候,更是可遇不可求。这种稀缺性,注定了他们必须“干一行爱一行”,以至于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没有升迁、“改行”的机会。说白了,就是得干一辈子……有点儿长,半辈子吧,他们差不多得干半辈子大头兵,直到在任务中死掉。

如果侥幸干到“胜利”或者真的是干不动了的那时节还活着,而且更加侥幸地没落下什么严重伤残,“退役”后,他们或许能得到“安排个工作”的“基本待遇”,而不像普通大头兵那样,卸甲归田,无人问津。

“退役”的斥候,很多会被安排做“更夫”这类平常人既做不来也不愿意做的工作。当然,有些特别优秀并且“有门路”的,也可能会有“当差”的机会,捕快啥的,只不过几率微乎其微。

古代 斥候的下场都很凄惨?

【作者简介】刘宏宇,常用笔名毛颖、荆泓。实力派小说家、资深编剧、北京作协会员,“夏衍杯优秀电影剧本”获奖者。著有《管得着吗你》《红月亮》《武王伐纣》《深水爆破》等多部长篇小说。主笔、主创多部影视剧本,其中《九死一生》(30集谍战剧)、《危机迷雾》(38集谍战剧)已在央视、北京大台播出。

推荐: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宦官时代的皇帝刘宏每天都干些啥事儿?

《红楼梦》里薛宝钗骨子里也是性情中人?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