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xún yù)(163年-212年),字文若。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战略家,曹操统一北方的首席谋臣和功臣,被称为“王佐之才”。 荀彧在战略方面为曹操规划制定了统一北方的蓝图和军事路线,曾多次修正曹操的战略方针而得到曹操的赞赏,包括“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战术方面曾面对吕布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诸多建树;政治方面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多有建树,被曹操称为“吾之子房”。 官至侍中,守尚书令,封万岁亭侯。因其任尚书令,居中持重达十数年,处理军国事务,被人敬称为“荀令君”。后因反对曹操称魏公而受曹操所忌,调离中枢,在寿春忧郁成病而亡(一说受到曹操暗示而服毒自尽)。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攸年少就很有名气,被朝廷任为黄门侍郎,他曾与人密谋诛杀董卓不成而被下狱。后来董卓死了,荀攸就回家上表要去蜀郡做太守,但因道路难行留在了荆州,不久就被曹操请去任军师。曹操攻打张绣,吕布,袁绍等强敌时,荀攸都在他身边为他出谋画策,并每每成功。荀攸也因此一直升官加职,一直做到了尚书令。荀攸备受曹操、曹丕敬重,有次他生病,去探病的曹丕竟拜倒在他的床边。他还与钟繇是至交,钟繇为荀攸整理撰写他设想的12条奇谋妙计,还没写完钟繇就去世了,因此那些妙计就失传于后世。荀攸死后被追谥为敬侯。

荀彧和荀攸可以算的上曹操集团前中期非常重要的骨干,二人虽然是叔侄,但是在曹操集团中完全是两种类型的骨干,荀彧擅长内政,而荀攸擅长军事谋略,曹操很多次外出征战都是让荀彧留守后方,负责后勤以及后方稳定,而荀攸则会被曹操带到身边出谋划策。在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的时候,为曹操镇守后方的正是荀彧,后来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里应外合攻打兖州时,正是因为荀彧的防守才为曹操保住了大本营,而且几乎每次曹操对外作战都会放心的让荀彧为他镇守大本营并主管出征大军的所有后勤粮草,这足以看出荀彧在曹操心中的地位有多重,史书也评价荀彧有王佐之才,所以可以看出在戏志才死后,荀彧可以说是曹操最亲近,最信任的骨干。而荀攸基本上参加了三国鼎立前所有曹魏集团的对外战争,军事上对曹操帮助很大,可以算的上是曹操手下非常优秀的作战参谋,只是因为荀攸个人非常的低调,不如贾诩程煜以及郭嘉那么出名,但是地位也绝对不低。

荀彧这个人虽然为曹操下属,但是心中绝对是忠于汉室,他跟随曹操,也是觉得曹操是那个时代有能力结束诸侯割据,辅佐汉室重新走向辉煌的人,所以在当时荀彧认为曹操是和他志同道合的人,所以不管其他人怎么说曹操是汉贼,荀彧都一直支持曹操。为了帮助恢复曾经辉煌的汉室,荀彧不遗余力的帮助曹操,但是后期曹操权力到达顶峰的时候,局面出现了有取代汉室的倾向,荀彧才发现,此时的曹操不再是曾经那个和他志同道合的人,荀彧虽然是曹操下属,但是心中自己是汉臣的身份从来没有动摇过,所以才导致了后来荀彧与曹操的不合,而荀彧为了维护汉室的尊严,竭力反对曹操加封魏王,曹操对于这个老朋友忠于汉室不支持他也很无奈,最后两人关系彻底闹僵后,曹操只能赐死这个陪他创业并功劳赫赫的老伙伴。

而荀攸则是一名非常纯正的军事干部,他不过问也不参与曹操集团的政治,就算后来他的叔叔荀彧被赐死,也没有影响他在曹操集团的地位,而他也依然在曹操手下做好自己的本分,在军事上继续为曹操出谋划策。只能说二人并不是一个类型的人,虽然一样姓荀,但是荀彧是个有理想有信念的人,当曹操理想信念和他一样的时候,他们就是一起为理想信念奋斗的人,当他们两理想信念不一样的时候,那他们就会相互站在对方的对立面上,而荀攸则只是一名单纯的做事的骨干,他没有荀彧那样的信仰,更多的是把自己的本分做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

荀彧为何会和曹操分道扬镳荀攸真的反对过曹操称王吗

说到三国谋士,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诸葛亮,诸葛亮既是成功者,也是失败者,但是不管他北伐成功与否,都无法影响他是三国第一王佐之才。其根本原因就是诸葛亮和刘备已成一体,刘备的目标就是诸葛亮的目标,假如北伐能成功,他就是历史第一王佐之才,即便不能成功,把刘备从新野小城颠沛流离一路扶成昭烈皇帝,也是一个奇迹了。而曹操方面,也有一位媲美诸葛亮的人才,他数次挽救曹操于危难,不止一次献出奇谋帮助曹操攻城略地,同样也是门阀大家族的代表,他就是荀彧。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荀彧和荀攸对于曹操来说哪个贡献更大一点呢

一、荀彧是曹魏集团的二把手,为曹魏作出了巨大贡献

荀彧和曹操的邂逅真可谓三国时代一美谈,而二人最后彻底决裂也让人唏嘘,荀彧叔侄在曹操最后心目中的地位大相径庭也让人嗟呀不已。荀彧在不管是在曹魏集团还是曹操本人心目中都有很重要的地位,他加入曹操集团之后不仅干了张良的事,还干了萧何的事,可以说是曹操的张良加萧何。荀彧最早被袁绍优待,但是那个时代一个牛人最基本的素养就是一眼看穿袁绍不能成事,而且袁绍这边已经有同族弟弟荀谌,颍川老乡辛评、郭图等也先一步在袁绍手下任职,荀彧即使加入,也不能人尽其才。且袁绍的目标居然是想扶持刘虞做傀儡皇帝,更加与荀彧的目标相左,于是荀彧投奔了还在兖州摸爬滚打,手里只有自己曹家、夏侯家一堆武夫莽汉的曹操。

荀彧的加入对曹魏集团来讲有三个意义:其一是荀彧是颍川士人的领袖,他的加入会吸引颍川士人乃至天下士人的纷纷来投,荀彧也就成了曹操手下第一人事经理,颍川士族集团则成为了曹魏腾飞的治国担当。曹操统一北方的官渡之战就是颍川士族帮着出谋划策的。其二是为转折期的曹操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曹操人生中几次重大决策都是荀彧帮忙制定的,比如曹操东征徐州的时候,兖州的张邈、陈宫联合吕布谋反,兖州一下子全反了,多亏荀彧设计死守最重要的三个县,并急忙召回夏侯和他的濮阳军队,才保住一支生力队伍,后来又单枪匹马进入郭贡的军营,劝退了郭贡的大军,因为他判断郭贡和张邈、陈宫素无往来,只是过来观望一下的成分很大。荀彧依靠机警保存了革命火种,为今后曹操击败吕布奠定了基础,否则一代奸雄曹操估计还没见到皇帝就玩完了。

其三是荀彧承担了繁重的治国任务。曹操常年在外征讨,二十多年一直在打仗,这时候在后面给他看家治国的就是荀彧。曹操自命为丞相,而作为二把手的尚书令,就是荀彧。所以荀彧在曹操集团是名副其实的二号人物,可是就是如此左膀右臂,最终还是和曹操分道扬镳了。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谏曹操进位魏公,荀彧第一个表示反对,本来这话是对董昭他们说的,结果曹操听了居然很不开心,后来南征孙权的时候,找了个理由把荀彧调出中央,逐渐冷落,不久荀彧就去世了。有说他是忧郁而死,也有说是收到了曹操的空食盒,知晓了其中的隐喻就自尽了。第二年,曹操就光明正大的称公建国了。

二、荀彧至死只愿做汉臣,而曹操想称王称帝,两人终分裂

现在大家都知道荀彧至死都只愿意做汉臣,曹操后来的表现也违背了荀彧辅佐曹操的最初宗旨。曹操从最早的大汉忠臣,在品尝到权利的甜头之后,也会变得独断专权,变成一个权臣,乃至违背道德法度称公称王,因为称公其实就已经标志着篡位的开始,既然今天可以称公,那么明天就可以称王。而荀彧的终极目标是希望有一个铁腕手段的猛男能在乱世杀出,稳定大汉局势,消灭叛乱的黄巾军,剿平割据天下的各路诸侯,还大汉王朝一个太平。在古代,士族的特点就是能够垄断知识,在太平世道,士族就是国家的主宰,而在乱世,士族就只能委屈先和军阀合作,打出一个太平天下再继续垄断国家治理权,为此士族就必须辅佐一个强有力的军阀,再把他变成国家的领导阶级。但很可惜,荀彧心里的国家领导者曹操最后的梦想很有可能是篡位做皇帝,消灭他心里的那个大汉。

荀彧和曹操两人关系如此的铁,荀彧在曹操集团的地位如此重要,辅佐曹操二十年,一旦时机到了,荀彧没有用了,曹操还刻意冷血的把他抛弃,这就叫真实。荀彧死前把有关自己和曹操的资料都烧毁了,并不想给世人留下自己为曹操出谋划策的形象,他希望自己最后是以汉臣的形象出现在世人眼中的,而并非是曹魏二当家,颍川第一合伙人的身份。

三、荀攸在历史上并没有反对曹操称王,甚至都没有对荀彧之死表态

说到荀彧,就不得不说他的侄子荀攸,说是侄子其实俩人血缘关系也不是很近。荀攸比荀彧做官更早,行事比较低调,后人对他的评价是曹操的谋主,大致相当于法正在刘备那边的地位。荀彧死后,曹操进位魏公,第一个尚书令就是荀攸,但是荀攸更多还是作为谋士出谋划策,并不像荀彧那样能够提出长期的治国方针,而是在战场上出谋划策。荀攸为曹操谋划过著名的十二条奇策,但是由于好友钟繇的拖延症,所以没有记下来。

荀攸作为荀彧的侄子,在荀彧死亡这件事上却并没有说什么话,而且接受了曹操魏国尚书令的职务。对于荀攸的心理,我们已经无法推测,但是他和荀彧的关系应该是不错的,只是荀攸做出了和荀彧不同的选择。在荀彧死前的一段时间,他本人肯定是认为帮错了人的,但是此时曹操即便不想进位,手下的官僚们肯定也不会同意。在《三国演义》里荀攸是在荀彧死后坚决反对曹操称王的,这当然是罗贯中的美好幻想啦,因为荀攸历史上是直接病死的。

结束语

毕竟和自己的小叔共事这么多年,荀攸心里没有感觉是说不过去的,可是荀彧的前车之鉴摆在这里,即使荀攸心里有想法,也不可能随便展露出来。更何况荀彧做的是大汉朝的尚书令,常常见到皇帝,荀攸则是一直在曹操身边。从感情上来讲,荀攸也应该更亲近曹操。但是在劝进魏公的时候,《荀彧传》和《先帝春秋》都记载是董昭牵头劝进,只有裴松之注引了一段,劝进表里面有荀攸,这就显得相当微妙了。

荀彧作为战略上的制定者,荀攸作为战术上的谋划者,各自都在曹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曹操对荀彧的死没做什么表态,对荀攸的死却表现得很悲痛,足见曹操此时真实的想法了。看来权力的确是会让一个有志青年变成一个冷血的屠夫,那些不受权力和利益所惑,保持本心的人在历史上很少,但更显得珍贵。

标签: 荀攸奇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