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了一桌饭,来了两桌客人,这仗怎么打”?这句熟悉的台词是大决战电影中比较令人印象深刻的,当东北野战军大举南下发起辽沈战役之时,1948年10月2日黄昏,林彪在野司开进的列车经停郑家屯车站时 ,惊闻蒋军不仅组织了从沈阳出来的廖耀湘“西进兵团”,又自华北、山东抽调精锐海运葫芦岛,使侯镜如“东进兵团”突然增兵四个师,敌情的严重变化让林彪已经定好的战役决心又犹豫起来。
那么战场实际情况如何呢?东野的当面之敌有三坨,范汉杰的锦州守军为15万人,廖耀湘西进兵团11万人,侯镜如东进兵团最初仅集中了九个师7万人,拢一起大约是33万左右的兵力。而东北野战军拥有十三个野战纵队(含一个炮纵,不计铁纵)和17个独立师的总兵力,根据最新数字表明其实已达75万人,因为东野各纵的编制比较充实,基本在40000到50000人左右,独立师一般为5000到6000余人。
此时东野除在长春地区留下钟伟第12纵和十二个独立师继续担负围城任务外,其它十二个纵队和五个独立师已经全部开到辽沈战场,总兵力有60多万人。以60多万大军应对30万敌人,就算突然冒出来四个师的援兵,也根本不算很严重的敌情变化,但是林彪仍然顾虑重重,天黑时刘亚楼参谋长请示列车是否继续南下,被林彪叫停,考虑到深夜10时,东野司令部给西柏坡发出了“仍考虑回打长春”的电文。
电报原文很长不方便全誊,这里需要说明一下,林彪的意思不是直接请求放弃攻锦战役,而是摆出了敌情变化情况,列举了攻击锦州可能面临的困难,再说明了长春比较好打的理由,然后请军委定夺,但是字里行间,确实表明了林彪倾向于回打长春的战略考量。因此电报发出后,野司所乘的列车仍然继续向南行使,但是罗政委考虑再三,觉得有必要表明态度了,遂拉着刘亚楼夜访林彪。
林彪的担心在于,一旦锦州久攻不克,而葫芦岛至锦州之间又不过几十公里无险可守,如果挡不住敌人东进兵团的话,东北野战军将全盘陷于被动,其中挺要命的是,各纵队仅携带了单程汽油,果真形势恶劣的话,上千门大炮可就拉不回去了。而一般不干涉军事指挥的罗荣桓则指出,大军业已南下,部属完全展开,此时更改战役决心势必引起混乱和影响士气,况且敌人四个师的增量,对东野来说不是什么大问题,前一封电报略显草率。
林彪终于知道不妥,但是电文已经发出,于是林罗刘在列车快到彰武的10月3日上午9时,给西柏坡发出了第二封急电,重申了攻打锦州的战役决心,算是一种补救。也不知道怎么搞的,第二封电报直到晚上8点20分西柏坡机要部门才收到,而在这整整一天一夜中,主席已然雷霆大怒,连续亲拟两封电文,对林彪的临阵动摇进行了批评,措辞之严厉前所未有。
因为在辽沈战役总方针的确定过程中,林彪跟西柏坡电报往来长达两个月之久,主要还是对东野主力超越长春、沈阳大举南下北宁线作战有顾虑,因为这是两个敌人重兵防守的大城市,都甩在身后去打锦州,在军事上有些冒险。主席先是循循善诱,到后来已经有些不耐烦了,因此直到1948年8月13日,林罗刘才电告西柏坡决心南下,现在好容易上道了,敌情稍有变化就再次想打退堂鼓,主席怎能不生气?
直到午夜看见林罗刘的第二封电报,主席才转怒为喜,复电开头简单直接:“你们决心攻锦,甚好甚慰”,并且全部同意了东野的兵力调配,即以5纵、6纵(欠一个师)和10纵监视和阻击沈阳之敌(黑山阻击战主要是10纵),以4纵、11纵加两个独立师监视和阻击华北之敌(塔山阻击战的参战部队),用于攻击锦州的是2纵、3纵、7纵、8纵、9纵、炮纵和6纵17师,以1纵为总预备队。
所以啊,辽沈战役表面看起来打的秋风扫落叶一般,其实东野的战役决心确立的非常困难,而战役的进程出乎意料的顺利,反而证明了主席的高瞻远嘱。事后经过了解,主席对罗政委在战役总方针确立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1963年10月罗帅英年早逝,主席题诗“长征不是难堪日,战锦方是大问题”便是此意,这首诗当时并没有公开发表,很显然,是在给林彪留面子。
而在此之前两个月,中原大地上打响了豫东战役,粟裕指挥的华野西兵团仅有六个纵队(不计入特纵),当时华野各纵平均兵力为25000人(比如攻击开封的3纵、8纵合计50000人),而临时指挥的中野11纵不过13000余人,也就是说,粟裕直接投入豫东战场的兵力绝不超过165000人,而当面之敌却是越打越多,前后总计多达25万余人,其中还包括邱清泉、胡琏和黄百韬三个王牌。
不用西柏坡催促,豫东战役本就是粟裕建议暂不过江后、主动提出来的作战方案,并且是在手中兵力少于敌人的情况下发起的进攻战役,其作战的主动性和藐视敌人的气概,跟东野的犹犹豫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尽管豫东战役第三阶段有些被动,也主要是因为兵力不足所致,到最后攻击黄百韬时,粟裕连野司警卫团都派上去了,林彪可有这样的情况?
同样,在济南战役胜利结束后,华东野战军仅仅休整了一个多月,兵力也才恢复到42万余人,粟裕即建议西柏坡,华野中野联手发起淮海战役,直接跟徐州刘峙集团的60多万大军进行战略决战(黄维还没来),期间更是用一封“齐辰电”把原定的小淮海打成了大淮海。什么叫战神?不是非得百战百胜,而是在实力弱于对手的情况下,敢于纵横驰骋有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的气魄,当年打整编74师,又何尝不是险中求胜?
因此在解放战争我军的两大重量级指挥员当中,就作战主动性和积极性来说,仍然是粟裕将军更合适于“战神”的美誉,相比之下,林彪用兵过于谨慎,经常要在西柏坡的直接过问下树立战役决心。我们从不否认四野司令员的军事才华,但是四平攻坚失利的阴影,确实让林彪缺乏“打前所未有之大歼灭战”的信心,越是细读战史,越能发现林彪和粟裕在作战指挥上的区别,一个四平八稳,一个敢于冒险。
这两位指挥员和所辖部队,也是对解放战争进程和提前胜利影响最大的,而林彪对粟裕的评价则是“尽打神仙仗”。其实早在苏中七战七捷时,主席就曾以《华中野战军的作战经验》通电全军:“粟裕指挥正确,既灵活,又勇敢,故能取得伟大胜利”!
标签: 斗战神玉狐战熊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