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大熊猫是蚩尤的坐骑”的说法,任何古籍中都没有记载,纯属当代网民的创作。古籍当中关于大熊猫的描述非常少,而且与蚩尤没有任何的关联。
最近,一部热播剧中登场了一个骑着大熊猫的角色,虽然这个坐骑没有黑眼圈,但这体态形象明显就是以大熊猫为原型的。该角色的饰演者廖慧佳也将头像改成了一只卖萌的大熊猫。
与大熊猫有关的话题下面,蚩尤总是被提起,仿佛两者已经捆绑在了一起。“蚩尤的坐骑是大熊猫”的说法在网上流传已久,网友以此编出了不少搞笑的段子,比如“当年蚩尤与炎黄大战时,就是因为骑的是大熊猫,所以输了”、“蚩尤养了两头大熊猫,一头当坐骑,另一头负责卖萌,结果打仗的那天,蚩尤骑错了……”
但玩笑归玩笑,段子归段子,“大熊猫是蚩尤的坐骑”的说法完全是空穴来风,我曾试着寻找出处,去“网谣发源地”天涯社区翻了半天,看来很多十几年前的老帖,也没找到将两者联系在一起的帖子。
而古籍当中,也根本就没记载蚩尤的坐骑是什么。
有人说蚩尤的坐骑是貔貅,貔貅就是指大熊猫。但古籍当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蚩尤和貔貅有关系,黄帝倒是和貔貅有关系,《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这里的主人公和黄帝和炎帝,与蚩尤无关。
这里的貔貅是不是指的大熊猫,学术界莫衷一是,有学者认为貔貅就是大熊猫的古称,比如文榕生在《大熊猫的古称考(1)》中认为貔貅和貔是古代北方人对大熊猫的称呼。还有学者认为不是,比如孙前在《大熊猫古名研究》中认为,从文献中分析,在清康熙以前,貔貅与熊猫完全不是一回事。
所以貔貅是不是大熊猫的古称还不确实,即使确定了,也和蚩尤无关。
大熊猫是不是食铁兽这也不好说,最早关于食铁兽的记载出自《山海经·中山经》里,晋朝郭璞注:“邛崃山……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驳,亦食铜铁也。”郭璞注释的《尔雅·释兽》也有“(貘)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骨。”
这里的貊和貘指的是大熊猫还是马来貘,在学术界又存在争议。其实古人也分不清两者,在很多记载中,都是二者的混合体。
但从食性和分布来看,邛崃山的貊更像是大熊猫。邛崃山在现在仍是大熊猫的栖息地,而大熊猫确实有啃铁器的习性。
1993年《半月谈》记载:1984年4月5日四川宝兴县一只野生大熊猫,钻进村民厨房啃锅盖,咬铝锅。
1984年《四川资源动物志》描述大熊猫有“舔食铁器”的习性。1981年3月26日《南方日报》报道: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莉莉”,有一天把铁食盒咬碎后吞进肚子里,后来顺利排出,肠肚没有损坏。
大熊猫是否是食铁兽,都和蚩尤无关,毕竟蚩尤所在的年代没有铁。
其实,从大熊猫的身体结构来讲,它根本当不了坐骑。大熊猫肩高一般为60至90厘米,太矮了。大熊猫的脊柱和虎、狮、豹等猛兽的脊柱一样,是可以弯曲的,没有承载成年人的能力。而马、驴、牛、骆驼等食草动物的脊柱都是不可弯曲的,加上它们腿长肩高,能够承载成年人,自然而然地就被驯化成为了坐骑。人类历史上从未把猛兽驯化成坐骑,即使比大熊猫大得多的棕熊和北极熊,它的身体结构也不适合坐骑。
所以,无论是大熊猫、还是貔貅或食铁兽,都和蚩尤无关,让大熊猫给蚩尤当坐骑,是当代网民的天马行空的想象。
标签: 熊猫人骑术